一、孩子的抚养费要给到几岁才能领
一般父母应支付未成年子女抚养费到18岁。子女16岁以上能自食其力达当地平均水平,父母可停付。18岁后不能独立生活,如高中在读、非主观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仍有支付抚养费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孩子的抚养权纠纷该如何解决
孩子抚养权纠纷通常可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来解决。协商是首选,父母双方可就孩子抚养相关事宜如抚养地点、探视时间等进行友好沟通并达成一致。调解由第三方如居委会、村委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主持,帮助双方化解矛盾。若协商调解不成,则需通过诉讼。起诉方需提供自身抚养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证据,如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法院会根据“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原则进行判决,考量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等因素。总之,应从孩子利益出发,积极寻求合适的解决方式,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孩子的抚养权变更后抚养费怎么算
抚养权变更后,抚养费一般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通常以月总收入的20%至30%为标准,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具体数额可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
,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如子女的实际需求、父母的收入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和调整。例如,若一方收入大幅增加或减少,可据此请求变更抚养费数额。总之,以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合理确定抚养费的数额及变更方式。孩子的抚养费一般要给到其年满18周岁。但如果孩子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以停止给付抚养费。18周岁以上的成年子女,如果存在不能独立生活的情况,比如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父母仍有给付抚养费的义务。